暗瞳-做近视手术,你一定要听懂的眼科医生“黑话”!

在进行近视手术矫正前,有很多近视朋友会担心术后眩光问题。这个时候,眼科医生会建议您做一项叫做“暗瞳”的检查。什么是“暗瞳”呢?这项检查对近视手术究竟有什么影响?这一期的眼科医生黑话系列,让我们跟随西安奕鸣眼科医院高玮院长一起来研究下“暗瞳”。
什么是暗瞳?
生活中通过照镜子我们可以观察到,位于我们“黑眼珠”中央有一个黑色的小圆孔,是光线进入人眼的通道,这个孔就是我们所说的瞳孔。而“暗瞳”顾名思义就是黑暗环境下瞳孔的大小。每个人的瞳孔大小有所不同,跟年龄、人种等相关,而一个人的瞳孔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,它主要随着光线的明暗发生适应性变化。
瞳孔的大小会影响进入眼内光线量,当瞳孔很大时,眼部球差会增加,从而影响人眼的成像质量。因此暗瞳测量是近视手术前一项重要的检查项目。暗瞳越大,进入眼睛里的光线越多,眩光越严重。
如何测量暗瞳?
目前针对暗瞳的测量没有统一的标准。在近视矫正专科,通常利用pentacam、topolyzer、验光仪等等进行测量,这些方法无创无痛,快速便捷。当进行暗瞳测量时,需要在暗室环境下进行,除了把室内光线关闭外,还可以选择在被检查者头上罩一块黑布,模拟黑暗环境下测量。一般检查时间为1分钟左右,两个眼睛分开测量。
暗瞳多大是正常的?
暗瞳大小其实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,大部分成年人暗瞳大小在6.5mm以内,但并不意味着暗瞳大于6.5mm就是异常的。人的暗瞳大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随着年龄的增长,暗瞳可能会逐渐减小。比如18岁的时候你的暗瞳大小为7mm,但是到了40岁的时候,暗瞳大小可能会缩小到6mm。
展开全文
暗瞳与近视手术有什么联系?
无论是激光手术还是ICL晶体植入手术,都有一个治疗的光区。理论上来说,当手术的光区完全覆盖暗瞳最大面积的情况下,术后视觉效果才最好。如果暗瞳大小超过光学区大小,术后出现眩光、光晕、夜间视力不佳的可能性较高。目前,激光手术的光区一般在6-7mm之间,ICL-V4c晶体植入的光区最大可以达到7.3mm。
个体暗瞳大小与光区大小差,决定了术后出现眩光几率的大小。暗瞳直径大,超过了光区,并不一定代表你会有不舒服的感觉,只是说理论上暗瞳直径大,那么在相同的手术条件下,可能术后出现眩光的风险会比其他人高。但是眩光是一个主观的概念,这就跟大脑的这个降噪功能有关了。
但在实际临床中我们也发现,在已术案例的长期随访中,有很多暗瞳达到7mm甚至8mm的近视患者,术后并没有眩光等夜间不适。因此,想进行近视手术矫正的朋友,如果术前检查发现暗瞳比较大,也不用太过担心,可以与医生沟通,将手术光学区适当增大。越大的光区要损失掉的角膜就越多,医生会在节省患者角膜的基础上,结合暗瞳直径决定光区大小。
很多近视的朋友在术前检查中发现暗瞳较大,都会担心能不能做近视手术,会不会出现眩光等问题。不妨与眼科医生深入沟通,有经验的医生会根据近视度数、角膜厚度、暗瞳大小等情况,来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,尽可能地减少术后眩光的发生和程度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