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规范与标准】中药溻渍治疗(含药物调配)

技术概况中药溻渍治疗是通过中药药液湿敷或泡洗,利用辨证调配的不同药物剂型对患部的药效作用,以及药液温度对患处的物理作用,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。溻渍法中,溻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湿敷患处,渍是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。
公立医疗机构价格标准国家项目代码:004100000080000
项目编码:410000008
项目内涵:含药物调配
计价单位:10%体表面积
说明:大于全身体表面积10%加收3元。
三甲医院:43元
三乙医院:40元
二甲医院:36元
二乙医院:32元
二乙以下医院:29元
适应证(1)阳证疮疡初起、溃后,半阴半阳证及阴证疮疡。
(2)内外痔肿痛、脱肛、鹅掌风、瘾疹等。
禁忌证急性皮肤病。
技术操作方法(一)器械和药品准备
中药、纱布或棉絮、木桶等。
(二)详细操作步骤
包括溻法和浸渍法。
(1)患处局部清洁或常规消毒后,根据局部情况,辨证调配药物,使用不同剂型及温度,湿敷或泡洗。
(2)溻法:用6~8层纱布浸透药液,轻拧至不滴水,湿敷患处,包括冷溻、热溻、罨敷等。①冷溻:待药液凉后湿敷患处,30分钟更换1次。适用于阳证疮疡初起,溃后脓水较多者。②热溻:药液煎成后,趁热湿敷患处,稍凉即换,适用于脓液较少的阳证溃疡,半阴半阳证和阴证疮疡。③罨敷:在冷或热溻的同时,外用油纸或塑料薄膜包扎,可减缓药液挥发,延长药效。
(3)浸渍法:包括淋洗、冲洗、浸泡等。①淋洗:多用于溃疡脓水较多,发生在躯干部者。②冲洗:适用于腔隙间感染,如窦道、瘘管等。③浸泡:适用于疮疡生于手、足部及会阴部患者,亦可用于皮肤病全身性沐浴,以及药浴美容、浸足保健等。
(三)治疗时间及疗程
局部浸泡一般每日1~2次,每次15~30分钟。全身药浴可每日1次,每次30~60分钟,一般以病情好转或转入另一阶段为疗程结束。
(四)关键技术环节
应根据患者情况单独开具药方,在溻法、浸渍法时动作轻柔。
(五)注意事项
用溻法时,药液应新鲜,溻敷范围应稍大于疮面。热溻、罨敷的温度宜在40℃左右。淋洗、冲洗时,用过的药液不可再用。冬季应保暖,夏季宜避风凉。
(六)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
偶有患者出现皮肤烫伤、水疱等,须停止热溻、罨敷等,必要时按烧伤处理。
公益线上课程